特約 記者 甘明強
現(xiàn)年44歲的簡貴明自幼喜歡畫畫,,雖不是科班出身,,但是一個偶然的機緣,讓他與玉雕結(jié)緣,,從而一直醉心于玉雕創(chuàng)作,。近年來,他的作品不斷受到國內(nèi)玉雕行業(yè)的好評,,獲得廣大客戶的青睞,,已成為玉雕行業(yè)響當當?shù)摹皩嵙ε伞薄?br />
高考失利與玉雕結(jié)緣
1972年12月,簡貴明出生崇陽縣沙坪鎮(zhèn)甘港村。1992年由于高考失利,,因為家窮也無錢讓其讀委培,,簡貴明不得不回家務農(nóng)。1993年正月,,廣東省惠陽青春寶石廠在湖北招考繪畫的人,,看到廣告后簡貴明突然靈光一現(xiàn),立馬趕去武漢煤炭招待所考試,,最后竟然順利被招考至惠陽學習玉雕,。
當年在湖北負責招考自己的是青春寶石廠的工藝師羅鳴師傅,羅鳴一直擔任他的師傅,。羅鳴當時認為簡貴明是塊好料,,精雕細琢后方能成器。
簡貴明當學徒時那時還沒有電子雕刻機,,都是河南鎮(zhèn)平的老式玉雕機,,機頭工具都得靠酒精燈燒松香把工具頭固定,一不小心松香滴下來燒了手,,燈砸了衣服都燒了,。拋光打磨雕件時,比如瑩石那么脆那么薄,,稍不留神咚的一下就破了,,手里象握個炸藥包似的。有一次公司雕批牛,,客戶要求很高,,老板搞競賽,看誰雕得最快最好,。簡貴明次日早上五點天還沒亮就早早起床,,去郊外農(nóng)戶家的養(yǎng)牛棚看牛的坐臥嬉戲,毛發(fā)體癥,,眼睛眨都不眨,,一看就是整整兩個小時,回到廠里后早餐都顧不上吃立馬根據(jù)自己的靈感就料畫稿,,然后雕了個牧童騎牛,,沒想到這件作品非常傳神,受到大家一致好評!
十年磨一劍!回想起自己從藝的過程,,簡貴明感慨萬千,。從藝二十三年,簡貴明先后在廣東省惠陽州青春寶石廠,深圳洋塔(琥珀)藝品公司等處做雕刻師,。2012年在深圳松崗燕川村成立了個人工作室,。2005年前主雕綠松石,翡翠,瑪瑙等雜玉,。2005年后鉆研專攻各種天然琥珀雕刻。多年的藝術(shù)生涯作品豐富,十來年的琥珀雕刻更具風采,。
簡貴明說,,玉石經(jīng)加工雕琢成為精美的工藝品,稱為玉雕,。工藝師在制作過程中,,根據(jù)不同玉料的天然顏色和自然形狀,經(jīng)過精心設計,、反復琢磨,,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藝品。
現(xiàn)在簡貴明的玉雕作品一是題材多樣化,。如人物類佛,壽星,漁翁,關公,觀音等,山水,花鳥瑞獸,十二肖等等都有。以民間具吉祥寓意,喜聞樂見的題材居多,體現(xiàn)了古樸的民俗民風,燦爛的中華文化,。二是雕刻技法多樣化,。如圓雕深浮雕(擺件居多),浮雕(掛件中掛牌崗牌居多),透雕,縷空,陰線,深深淺淺,立體與虛幻相得益彰,相輔相承,千變?nèi)f化。三是設計精妙,特別是擺件全方位布局,正背面互相呼應,從整體到局部到細節(jié)給人流暢自然,造型生動而形象的美感,。四是利用俏皮與巧色恰到好處,巧奪天工,。例如作品中的紅皮蒼松與翔鳳等等。
作品被收藏家高價收藏
簡貴明說,,十二年前自己雕的都是綠松,,翡翠,瑪瑙等雜玉,,2005年后才專攻琥珀和玉石雕刻,。沒成立個人工作室前都屬在玉雕工廠打工,雕過的東西難計其數(shù),。大的有一百多斤,,小的幾十克甚至十幾克。那時以公司名義銷售的作品談不上什么參不參評獲不獲獎,,因為公司要的是效益,。
直到自己成立工作室后因玉石太貴重自己沒資本“搞不起”,大多是接料雕刻,,就是說專門買賣玉雕藝品的老板,,把料從國外買來,請他因材施藝,,來料加工,,雕好就交給老板去賣。簡貴明風趣地比喻:自己好比一個老中醫(yī)以前在醫(yī)院上班,,后來自己在外開個診所,,只要看得好病,到處的人都來找你。
雖然是自己親手雕刻的東西,,由于是幫人來料加工,,如果客戶不拿去參加什么比賽,簡貴明就不能獨自拿著這作品去參評,。但是他經(jīng)常獲悉自己親手雕出的作品,,客戶拿去賣了高價或被某某收藏家高價收藏了。他記得有一件作品曾被一名收藏家以30多萬元的高價收藏!
目前,,簡貴明帶有幾名徒弟,。自己每天與徒弟忙碌著。而妻子黎洪君則負責照料師徒的生活,。簡貴明,、黎洪君夫婦育有一子一女,日子雖然平平淡淡,,卻也祥和幸福,。
簡貴明目前名氣雖大,但他說并沒有賺到多少錢財,。主要是因為市場上料太貴,,多損一克就少一克價值,如果只顧保料,,雕出來的東西又欠美觀,,雜斑,裂紋都得挖除干凈,。雕工時有的地方表面完好,,可挖進去卻又發(fā)現(xiàn)材料里面有個黑斑或洞,那真是急死了,。往住一件作品構(gòu)思設計打腹稿的時間還多于雕刻施工的時間,。
曾在工藝與藝術(shù)之間苦苦徘徊
簡貴明是一個很陽剛也很溫柔的人,看他雕琢下的美玉,,好似他本身的陽剛之氣融入到了有著陰柔之美的玉石之中,。師古而不拘泥,傳承而重創(chuàng)新,。真是心之所至,,無我亦有我??吹胶嗁F明的玉雕作品,,體會儒雅與大氣,如同面朝大海,,靜時深遂,、沉渾,,蓄千軍之勢而泰然。動時澎湃,、滔天,,發(fā)萬馬之力卻從容。
簡貴明坦言,,自己年輕時那個時期對工藝品和藝術(shù)品之間界限的認識還非常模糊,,不知道什么是工藝,什么是藝術(shù),。
“我們自認為雕刻得好的是藝術(shù)品,,但藝術(shù)界的人就認為你的只算得上工藝品,當時也挺不開心的,。我就自己慢慢琢磨慢慢尋找答案,。”簡貴明說,。
后來,,在精雕細刻的過程中,雖然在工藝與藝術(shù)之間苦苦徘徊,,但是這個過程最終讓簡貴明產(chǎn)生了很多靈感。一系列新作品很快就創(chuàng)作了出來,,而這些新作品就是他苦苦琢磨慢慢尋找到的答案,。
簡貴明表示,工藝的東西更注重的是手工上的,,比如技巧,,可能會缺乏靈魂和思想。后來他創(chuàng)作的重點是在思想和靈魂上下功夫,。比如有的作品看上去雕刻很簡單,,但它所訴說的是很獨特的,承載的內(nèi)容也不一樣,。
“所以藝術(shù)和工藝就有所區(qū)別了,,在創(chuàng)作的時候有了方向性和選擇性”。作品神韻來自人生積淀!接觸玉雕20多年,,簡貴明悟出了一個道理:一件好的玉雕作品,,最重要的不是原材料是否貴重,而是創(chuàng)意是不是巧妙,。每一塊原料都有可取之處,,就看雕琢的人,如何創(chuàng)意,,如何加工,。而這些作品的神韻來自雕刻者的人生積淀和生活閱歷,。
簡貴明告訴 記者 ,能否將傳承千年的玉雕藝術(shù)延續(xù)下去將是自己這一代玉雕人的最大使命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