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8日,,大山深處的崇陽縣桂花泉鎮(zhèn)官莊村4組,村民災后還建工地一片忙碌,,成排新居已封頂,。
一臉笑意的村民小組長熊小華,緊緊拉著省發(fā)改委工作組組長盧軍的手:“你是我見到的說話最算數(shù)的人,!”
兩個組長相約“新房見”
7月初,,歷史罕見暴雨突襲山區(qū)崇陽縣。
8月1日,,省發(fā)改委救災抗災工作組進駐該縣,。工作組一行5人,組長盧軍,。
核災,走訪,,規(guī)劃,,立項,督查……撂下行李,,他們就深一腳淺一腳跋涉在災區(qū)的每個角落,。
桂花泉鎮(zhèn)官莊村4組沈家山山體,因連續(xù)兩年洪水沖擊,,出現(xiàn)5.5萬方大面積滑坡,,9戶58名村民需緊急整體搬遷。
事不宜緩,。工作組和鎮(zhèn),、村干部經(jīng)過反復實地勘察選址,最終敲定3公里外山坳處一塊平荒地作為新遷地,。
可在上門動員時碰到了梗阻,。
“選址那么遠,這……”村民們道出心中隱憂,。故土難離,,一旦遷出,回來種田舍近求遠,,很不劃算,。
看著村民十分不情愿的神態(tài),盧軍苦口相勸:“山體滑坡,,險情重大,!故土雖好,但已不是你們的留戀之地……”
好說歹勸,村民們最后答應搬遷,。
設計,,平基,下腳,,砌墻……
盧軍也與熊小華約定:半月后再來看房,。
一個星期后的8月18日,盧軍和工作員卻“踐約”了,。
雖然全縣受災面那么大,,要做的事那么多,但盧軍放不下這,。他每天都要鎮(zhèn)村干部把工程進度用手機發(fā)照片給他看……即便這樣,,他們還是提前來了。
聽說工作組來了,,熊小華拉著盧軍的手,,說什么要在家吃飯。一桌自發(fā)的“百家宴”不約而至:有的村民提來自家留存的臘肉,,有的端來剛撈起的魚蝦,,有的送來剛摘的豇豆,有的掏出自家貯藏的米酒……盧軍這次破例飲了一杯,,按照規(guī)定留下200元餐費,。
臨別,兩位組長“拉鉤”約定:下次來,,新房見,!……
一個不停的“工作走”
在《抗災救災工作組鄉(xiāng)(鎮(zhèn))、村(社區(qū))覆蓋情況表》上,,清晰地記錄著工作組成員“去哪兒了”:8月1日,,青山村;8月19日,,金龍村,;10月17日……
80多個日日夜夜的足跡和汗水,記載著他們與時間賽跑的履歷:
7月28日,,工作組奔赴崇陽,,草草就餐后,連夜召開會議傳達省政府救災抗災要求,,隨后一周馬不停蹄趕往各鄉(xiāng)鎮(zhèn),,察看被洪水沖毀的堤壩、河堰,、護坡,,并督促房屋重建,。
災毀的現(xiàn)場,是重建的賽場,,更是作風的考場……
8月2日,,工作組早晨6點出發(fā),沿盤山公路蜿蜒而上,,穿過滑坡地段,、翻越高山,歷經(jīng)兩小時步行到達離縣城70余公里的高枧鄉(xiāng)老虎洞村,,現(xiàn)場調查情況,。至此,工作組實現(xiàn)全縣12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、32個重點受災村(社區(qū)),、基礎設施嚴重受損點全覆蓋。
8月5日,,工作組邀請省水科院專家赴白霓鎮(zhèn),、港口鄉(xiāng)和銅鐘鄉(xiāng),現(xiàn)場勘測高堤河流域的高橋灣堰和在下村河堤堤防受損和修復情況,,共同商議災后重建措施,。
8月12日,氣溫超過40度,,工作組赴金龍村、余耕村,、回頭嶺村核查倒塌房屋及善后處理情況,。與村民一同整理倒塌的房屋……(下轉第六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