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恪恭(1916-1987),又名天祿,,崇陽縣石城學官畈人。先后入省立初,、高級中學就讀,,并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,。1937年“七七事變”后任湖北省戰(zhàn)時鄉(xiāng)村促進會助理干事。1938年4月參加中共湖北省委在紅(黃)安七里坪開辦的訓練班學習,;5月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,到延安抗大學習。參加八路軍后,,歷任連政治指導員,、團總支書記、旅政治部組織科長,、團政治部副主任,。1946年中原突圍后,任新四軍旅副政治委員和均,、鄖,、房中心縣委副書記、縣長,,并先后兼任縣委組織部部長和總隊隊長,、獨立營教導員等職,當年12月在敵人的圍剿中受傷掉隊,。1947年9月被國民黨軍抓捕,,押到武漢行營,經(jīng)保釋出獄,。1948年8月奉中共江漢區(qū)委三地委城市工作部指示回到崇陽縣作國民黨自衛(wèi)團的策反工作成功,,崇陽和平解放。新中國成立后,,歷任湖北省交通廳民間運輸管理局秘書,、科長、運輸處長,、副局長等職,。
1987年9月22日病逝,享年71歲,。
一
胡恪恭于1916年11月15日(農(nóng)歷十月二十)出生在崇陽縣石城學官畈(今石城鎮(zhèn)方一村十組)的富戶家庭,。1930年入湖北省立中學讀初中,1933年秋考入省立高級中學,。從閉塞山鄉(xiāng)到九省通衢的武漢,,他眼界頓為寥廓,;知識的積累和進步書刊的閱讀,,使他的政治思想日趨成熟。此時,,國家正處于內(nèi)憂外患的年代,。蔣介石“攘外必先安內(nèi)”,,不斷發(fā)動內(nèi)戰(zhàn);日軍侵占東北,,民族危機加深,,學生愛國運動興起。胡恪恭熱血沸騰,,積極投入,,成為運動中的骨干。
1935年,,北平爆發(fā)“一二&&·九”學生愛國運動的消息傳到武漢,,胡恪恭與同學何功偉①等首先響應,積極行動,。他們刻鋼板,、印油印、發(fā)傳單,,深入各校聯(lián)絡,,將武漢市中等以上學校的學生組成抗日救國聯(lián)合會(簡稱“武漢學聯(lián)”)。12月20日,,兩萬余名學生涌上街頭,,游行示威,散發(fā)傳單,。當省政府命令停止輪渡,、阻止學生活動時,武昌學生聚集在建設廳門前請愿,,要求恢復輪渡,。下午4時,學生沒吃沒喝,,大部分陸續(xù)散去,。這時,胡恪恭和同寢室的幾位同學到各校重新發(fā)動,!天黑時,,學生又復聚集,通宵達旦,,群情激憤,,砸毀省政府招牌和門前哨兵崗亭,撞擊省政府大門,。直至第二天省政府派教育廳長程其保,、高中學生集訓總隊長阮齊和省警察局長蔡孟堅等與學生談判,答應學生提出的條件,游行示威才結束,。
1936年春,,武漢學聯(lián)組織下鄉(xiāng)宣傳活動,胡恪恭同宣講團到葛店地區(qū)宣傳,。4月,,省政府與武漢警備司令部會銜布告:“奉行政院命令,‘學聯(lián)’受共產(chǎn)黨操縱,,宣布解散”,。胡恪恭與何功偉等又秘密組織武漢學生救國團繼續(xù)行動,紀念“五卅”,,進行全市性的活動,,震動三鎮(zhèn)。6月,,日寇增兵華北,,“兩廣事件”發(fā)生。胡恪恭,、何功偉等人又印發(fā)《告全市工人,、商人、學生書》,,高呼“停止一切內(nèi)戰(zhàn),,槍口一致對外”的口號,遭到國民黨的殘酷鎮(zhèn)壓,。何功偉受到追捕,,胡恪恭化裝送何功偉去上海。
1936年夏,,胡恪恭從省立高中畢業(yè),,因參加愛國運動被取消報考大學的資格。胡恪恭便按照何功偉“到農(nóng)村去”的來信,,于1937年到湖北棉產(chǎn)改進所,,在隨縣棉區(qū)棗陽棉廠當了一名練習生。這期間,,胡恪恭結識了一些青年,,雖然離開了熟悉的武漢和火熱的校園,卻仍在繼續(xù)尋求革命道路,。
“七七事變”后,,全民族抗戰(zhàn)興起。1937年12月,,何功偉,、胡恪恭到湖北省戰(zhàn)時鄉(xiāng)村工作促進會工作,,何功偉任秘書,胡恪恭任助理干事,。省促進會創(chuàng)辦《戰(zhàn)時鄉(xiāng)村》刊物,,何功偉任主編,,胡恪恭負責校對與發(fā)行等工作,。
1938年4月,胡恪恭參加了中共湖北省委在紅(黃)安七里坪開辦的青年干部訓練班學習,。5月,,胡恪恭由何功偉、林翔介紹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,結業(yè)后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,。
胡恪恭為人樸實、謙遜,,為革命作出了貢獻,,從不炫耀自己。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時,,胡恪恭受到黨中央,、毛澤東的親切教誨和張際春、羅瑞卿,、滕代遠的直接培養(yǎng),。他留校任指導員時,使連內(nèi)指戰(zhàn)員團結一致,,戰(zhàn)勝困難,,完成了學習和戰(zhàn)斗任務,被評為模范,,受到滕代遠的表揚,。參加八路軍后,胡恪恭歷任連指導員,、團總支書記,、旅政治部組織科長、團政治處副主任,,轉(zhuǎn)戰(zhàn)太行山區(qū),,同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頑固派作戰(zhàn)斗。
二
1944年12月,,胡恪恭所在部隊從太行至河南,。1945年10月,在桐柏與新四軍會合,,稱中原部隊,。
抗戰(zhàn)勝利后,,蔣介石調(diào)集30萬兵力,向中原解放區(qū)發(fā)起進攻,。胡恪恭任第一縱隊三旅政治部組織科長,。突圍時,縱隊首長王樹聲等率機關隨三旅跟進,。途中,,胡恪恭調(diào)任三旅九團政治處副主任。1946年6月26日,,部隊從河南光山縣滸灣出發(fā),,突破敵人重圍,打過平漢鐵路,,搶渡漢水,,于7月初到達鄂西北,建立根據(jù)地,,成立鄂西北區(qū)黨委,。三旅活動地區(qū)成立三地委,胡恪恭調(diào)任三旅副政委,;成立均,、鄖、房中心縣委,,胡恪恭任副書記,、縣長兼組織部部長。三地委抽調(diào)九團兩個連編為縣總隊,,配合主力打游擊戰(zhàn),,宣傳群眾,創(chuàng)建縣,、區(qū),、鄉(xiāng)革命政權。由于戰(zhàn)斗頻繁,、聯(lián)絡困難,,10月初,中心縣委更名為均、鄖,、房縣委,。胡恪恭任縣委副書記、縣長兼縣總隊隊長,。
當時,,敵眾我寡,物資供給困難,,敵人瘋狂“清剿”,,在內(nèi)線難以堅持,。胡恪恭等轉(zhuǎn)到外線活動,離開均,、鄖,、房地區(qū),向南經(jīng)青峰,、臺口,、金斗過荊山到毆店附近,準備往興山一帶活動,,恰巧與三地委政委張力雄相遇,,傳達上級“要堅持在原地區(qū)活動”的命令,。胡恪恭等返回均,、鄖、房地區(qū)堅持游擊戰(zhàn)爭,。并將胡恪恭率領的3個連編為均,、鄖、房縣獨立營,,胡恪恭兼任教導員,。部隊改編后,北返武當山區(qū),。部隊日夜行軍,,因無給養(yǎng)、衣單被薄,,于1946年12月26日上午才到達郎峪河的一座山上宿營,,突遇兩面山上的敵人居高臨下夾擊,激戰(zhàn)數(shù)小時,,獨立營損失慘重,。
戰(zhàn)斗中,胡恪恭小腹被子彈打穿,,腰部挨了一刺刀,,失去知覺,黃昏時候才蘇醒過來,,傷口疼痛,,流血不止,口中干渴,。為避免敵人搜索,,胡恪恭咬緊牙關,忍痛向前爬行到一個石洞里隱蔽起來,。當時,,寒風刺骨,,滴水成冰,傷口里流出的血凝結成塊,。疼痛,、寒冷、饑渴,,交相熬煎,,生命垂危!
“禍不單行”,!天亮后,,有一個人發(fā)現(xiàn)了受傷的胡恪恭,強行將他從洞里拖出來,,背著走,。胡恪恭見來勢,知道此人不懷好意,。雖然自己奄奄一息,,仍作最后掙扎。在經(jīng)過一段陡壁懸崖時,,胡恪恭拼命從這人的身上掙扎下來,,坐在地上,趁這人不注意,,順勢往崖下一滾,。崖壁上的樹枝將胡恪恭托住。這人不敢下來,。胡恪恭便從樹枝上再滾,,掉到崖下麥地,左腿跌傷,,昏迷過去,。不知過了多久,被一位叫宋三爺?shù)睦先税l(fā)現(xiàn),,說你一定是昨天在這里受了傷的新四軍吧,,便將胡恪恭背回家中,放在柴草房里養(yǎng)傷,。
1947年初,,反動派開始“清鄉(xiāng)”。宋三爺又設法將胡恪恭送到不遠的周木匠家里,。周木匠的兒子,、侄兒、弟弟及相鄰的一位老人戴天星,,對胡恪恭照顧極好,,并幾次代為打聽共產(chǎn)黨領導的部隊,,但均無消息。后來,,“清鄉(xiāng)”更緊,,戴天星將胡恪恭送到30多里外的保康與房縣交界的一個關帝廟里,,設法讓他在廟里教幾個孩子讀書,。還到保康請來一位姓張的中醫(yī)為胡恪恭治傷,,他的傷勢大有好轉(zhuǎn),。胡恪恭在廟里教了7個月的私塾。當年7月,,敵人又開始“清鄉(xiāng)”,。有一天早晨,突然闖進兩個敵兵,,將胡恪恭抓走,,押到房縣縣城,,對他嚴刑拷打,,并決定處以極刑。處決胡恪恭的報告被送至武漢行營,,由國民黨第七綏靖大隊大隊長管慎之經(jīng)辦此案,。因管慎之與我黨地下組織有聯(lián)系,便批示將他押到武漢行營處理,。1948年1月,,胡恪恭被轉(zhuǎn)押至武漢行營后,由正在嘉魚縣當會計的胞弟胡恪民及妹夫徐鼎甲保釋出獄,。
三
1947年12月,,為打破國民黨軍隊對大別山的“圍剿”,恢復和發(fā)展中原解放區(qū),,中共中央中原局決定重新組建江漢委員會,,下轄第一(洪山)地委、第二(鄂中)地委,、第三(襄南)共3個地委②,。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,鄂南的戰(zhàn)略地位更顯重要,。白崇禧手握重兵坐鎮(zhèn)中原,,屏障江南半壁江山。如果人民解放軍控制了鄂南,,便能從水陸兩路卡斷敵人南逃之路,,對解放長江以南極為有利,。
為此,中原局江漢區(qū)黨委不斷派遣力量到鄂南開展地下工作,。
1948年7月,,胡恪恭被第三(襄南)地委城工部派到嘉魚中學,以教書為掩護,,秘密建立嘉魚—龍口—武漢—柯理灣的水上交通線,,傳送粵漢鐵路南段和長江南岸的政治、經(jīng)濟,、軍事情報,。為保障這條秘密交通線的暢通,成立嘉魚中學地下工作組后,,他工作至9月武漢大學進步組織“新墾地”成員廖蔚城(廖明朗)接替為止,。
1948年9月,胡恪恭又奉第三(襄南)地委城工部的指示,,以國民黨少尉的身份作掩護回到崇陽,,做國民黨崇陽縣自衛(wèi)總隊的策反工作。胡恪恭首先到石城楊林畈找與自己有親戚關系的熊銘勛③和同學熊光烈,、熊光斗等人聯(lián)系,,先行試探摸底。但工作剛開始便走漏了風聲,??h警察局巡視大隊帶人抓捕,恰被正在縣田糧管理處城區(qū)辦事處任倉庫主任的熊道保獲悉,。熊道保因與胡恪
恭是要好的同鄉(xiāng)同學,,立即電告熊銘勛,胡恪恭才得以安全脫險,,返回武漢,。接著,又通過同鄉(xiāng)同學王棟的關系,,做漢口市警察局二分局局長王干的策反工作,。
1948年底,胡恪恭奉城工部長郭伯誠的指示再次回到崇陽,,決心要在重重困難之中打開做國民黨崇陽縣自衛(wèi)總隊策反工作的通道,。此時,面對國民黨軍的節(jié)節(jié)敗退,,曾在縣游擊隊和國民黨政府任過要職,、已辭職歸家的同學江少林、陳其昌為保全性命,再三請求胡恪恭給其介紹工作,。胡恪恭雖然知道江,、陳與縣自衛(wèi)總隊副總隊長熊銘纓有矛盾,但江,、陳還有許多同鄉(xiāng)同學在縣自衛(wèi)總隊擔任中級軍官,,發(fā)展江、陳為工作人員,,既能為策反工作增添力量,,又能為自己在崇陽的活動增加安全保障,當即答復他倆的請求,。并安排江,、陳兩人將原部屬中的可靠人員組織起來,以“崇陽武裝工作隊”的名義拉起一支隊伍,,由江少林任隊長,、陳其昌任副隊長,有20余人槍,。后來,,胡恪恭又從武漢國民黨潰軍中搞到步槍13支,崇陽武裝工作隊擴大到30多人,。主要任務是收集,、偵察粵漢鐵路沿線國民黨潰軍的情報動向,利用同鄉(xiāng)同學同事關系,,做崇陽縣自衛(wèi)總隊中隊長以上軍官的分化瓦解工作,,協(xié)助胡恪恭開展策反活動。同時,,要求武工隊的給養(yǎng)自行籌集解決,不得向老百姓攤派,。江少林接受胡恪恭的工作任務后,,找曾在縣田糧管理處城區(qū)倉庫任過主任的同鄉(xiāng)熊道保幫忙。熊道保利用以前的同事關系,,從楊林倉庫借糧70余擔,,解決了武工隊的給養(yǎng)。江少林見熊道保曾主持過熊氏祠堂的重建和《熊氏宗譜》的續(xù)修,,正擔任著抗戰(zhàn)后在縣城新建的“大眾商行”董事長,,與熊銘纓、鄧菊馨等人關系十分要好,,很有活動能力,,便吸收熊道保兼任崇陽武裝工作隊副隊長;又設法將熊道保安插到縣自衛(wèi)總隊軍需室擔任軍需,,為胡恪恭做熊銘纓的策反工作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,。
在此期間,,胡恪恭除通過組建“崇陽武裝工作隊”做縣自衛(wèi)總隊中級軍官的策反工作這條途徑外,另一條途徑是通過他讀小學時的老師鄧菊馨的關系,,認識了早已是中共黨員,、又是其胞兄的鄧勛元。胡恪恭與鄧勛元商量,,如何才能把手中擁有700余人槍,、正擔任著縣自衛(wèi)總隊副總隊長、且態(tài)度十分頑固的實力派人物熊銘纓反正過來,?對此,,閱歷豐富的鄧勛元認為,要策動縣自衛(wèi)總隊上層實力派人物熊銘纓反正,,必須通過鄧家與熊家的親戚關系這條渠道才能順利解決,。于是,建議胡恪恭與任軍需主任的鄧菊馨(熊銘纓的妹夫)的侄女結婚,,讓胡恪恭成為鄧菊馨,、熊銘纓的直接親戚,形成密切的利害關系,,才能使策反工作起到實際效果,。隨著鄧勛元的參與和努力,經(jīng)過“崇陽武裝工作隊”在粵漢鐵路沿線的活動,,以及縣城青年學生的積極宣傳,,同時還有崇陽籍國民黨退役將領程維黃以“江南地下第三軍”④的名義,也在崇陽做策反工作,。至此,,對縣自衛(wèi)總隊的策反活動在崇陽境地已形成一股強大的暗流。
1949年3月,,崇陽縣政府奉國民黨十六綏靖區(qū)命令,,為擴充自衛(wèi)武裝,將崇陽縣自衛(wèi)總隊更名為崇陽縣自衛(wèi)團,,由熊銘纓任團長,。團部設政訓室、軍械室,、軍需室,、副官室、書記室,,官兵700名,,有輕機槍8挺、追擊槍2門、彈筒10余個,、步槍480余支,。在崇陽縣境內(nèi),雖然還有國防部人民服務總隊八大隊一支武裝,,但實力遠不如縣自衛(wèi)團重要,。
當月,胡恪恭回到江漢軍區(qū)匯報,,城工部首長不僅肯定了他的工作成績,,又提出了下步的工作要求。胡恪恭回到崇陽后,,立即完成了與既是鄧菊馨的侄女,、又是熊銘纓的外甥女鄧碧玉的結婚事宜。胡恪恭成了熊銘纓的至親,。因政治立場不同,,為了安全慎重起見,胡恪恭與熊銘纓仍沒有直接會面,。
為了爭取熊銘纓早日棄暗投明,,胡恪恭返回解放區(qū)匯報之時,曾安排鄧菊馨和熊道保迅速做熊銘纓反正的思想動員,。1949年3月下旬至4月,,鄧菊馨、熊道保先后在縣城“大眾商行”同熊銘纓進行了3次密談,。宣講戰(zhàn)場態(tài)勢是“共產(chǎn)黨必勝,,國民黨必敗”,以“識時務者為俊杰,,不要執(zhí)迷不悟,,即使不為自己想出路,也應為老婆孩子想出路,,必須早做抉擇”等內(nèi)容進行開導,。但熊銘纓先是沉默不語,繼而發(fā)出“完蛋了,、共產(chǎn)黨已經(jīng)睡在我的身邊了!”的長嘆,,最后才留下“容我慎重考慮,、三思而行”的一句話。
1949年4月下旬,,隨著人民解放軍渡江占領南京的勝利,,國民黨反動政府處于土崩瓦解之時,經(jīng)共產(chǎn)黨人鄧勛元策動的崇陽縣縣長熊岱樵(為熊銘纓5代內(nèi)堂叔)作出了讓縣自衛(wèi)團放下武器的決定,并將一大隊,、特務中隊,、追擊炮隊移駐蔡墩垅上,僅留熊銘纓帶三大隊值守縣城,。隨后,,熊銘纓同意與胡恪恭見面,并派妹夫鄧菊馨等人親去漢口將胡恪恭接回崇陽商談,。與熊銘纓見面時,,胡恪恭以“縣自衛(wèi)團是地方部隊,官兵都是崇陽本地人,,如果跟國民黨軍一起逃跑,,只要離開崇陽地界,部隊就會瓦解”“你我至親,,我不會害你”等話剖析縣自衛(wèi)團的處境,。在場的人都同意胡恪恭的說法。熊銘纓當即表示“聽胡恪恭的話(指跟共產(chǎn)黨的代表胡恪恭走,,而不跟國民黨的代表程維黃走),,愿意接受“從現(xiàn)在起,不做壞事,,不欺壓百姓,,不侵害群眾利益”的要求。當熊銘纓問到起義投誠后的部隊番號,、干部待遇時,,胡恪恭答復:“我軍對待起義投誠人員的政策是‘既往不咎,立功受獎’”,;部隊番號,,起義后可改名為“解放軍幕阜縱隊”,干部待遇由上級任命,。熊銘纓對此答復沒有異議,。
1949年5月中旬,人民解放軍在黃州強渡成功,,部隊直抵江南,。國民黨華中長官公署不得不急忙撤離武漢,向南收縮,。大批國民黨軍的車輛,、貨物紛紛經(jīng)崇陽向南撤退。鄂南行署主任孫廷超,、專員楊干逃到崇陽縣城,,封官許愿,,企圖負隅頑抗。為了阻止反動派南逃,,防止熊銘纓等人反悔,,胡恪恭帶領武工隊的江少林、陳其昌,,到縣城大眾商行約見熊銘纓,,商議對孫、楊等人的處理,。此時,,鄧勛元、熊道保也在督促熊銘纓迅速行動,。熊銘纓見胡恪恭進房,,臉色驟變,勃然拔出手槍,,對著胡恪恭大聲嚷道:“胡恪恭,,你來得正好,我要槍斃你,!”手槍當即被站在身旁的熊道保擋住,。見此,鄧勛元怒責熊銘纓:“你簡直是瞎胡鬧,!”胡恪恭卻面無畏色,,回擊熊銘纓說:“好,我就讓你殺,,可你只能殺我一個胡恪恭,,你的末日已經(jīng)來臨,還這么猖狂,!”熊銘纓立即收容賠笑說:“我是試試你的膽識,,你了不起,我佩服你,。”經(jīng)過這場插曲后,,立即轉(zhuǎn)入正常談話。胡恪恭詢問起義的準備情況,,要求熊銘纓立即付諸行動,,完成起義的三大任務:一是當夜捉拿行署專員楊干等人;二是破壞國民黨軍南逃的崇陽至小嶺公路,;三是打擊正在逃跑的省保安旅,。熊銘纓當面答復要開會討論,叫胡恪恭等待聽信,。當晚,,會議討論結果,意見不一,。熊銘纓表示,,起義的三大任務不能執(zhí)行。會議沒有結束,,鄧菊馨,、熊道保迅即將這一情況告訴了胡恪恭。胡恪恭怕發(fā)生意外,,連夜返回武工隊駐地楊林畈,,隨即寫了一封信給熊銘纓:“這次起義未成不要緊,以后還有機會,,即使沒有起義的機會,,待解放軍來到崇陽時,只要不抵抗,,徹底放下武器,,同樣可以受到寬大處理”。由于熊銘纓沒有執(zhí)行胡恪恭當夜起義的任務,,致使孫,、楊率領的南逃部隊于22日上午從縣城逃竄到了湖南。
1949年5月22日,,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二兵團四十軍120師358團直達崇陽縣城對岸的茅棚街,,炮轟了潰退的湖北省保安旅,因下雨河水猛漲,,南門大橋被洪水沖垮,,解放軍與留守在縣城內(nèi)的縣自衛(wèi)團部分武裝隔河相持一天,沒有打仗,。當夜,,熊銘纓派人催胡恪恭趕到縣城同解放軍聯(lián)系。胡恪恭通過鄧菊馨帶信給熊銘纓,,要求把部隊拉出城外,,不要逃跑。熊銘纓便將駐縣城的自衛(wèi)團帶到城西的白泉橋和大集山一帶待命,。第二天,,胡恪恭同鄧勛元帶熊岱樵、熊銘纓進城,,到解放軍駐地,,與師政治部主任鄭為之見面,匯報情況,。因部隊要繼續(xù)南進,,離開崇陽,,鄭為之指
示將縣自衛(wèi)團的武裝全部解除。
1949年5月24日,,熊銘纓按照師政治部的指令,,通知縣自衛(wèi)團所屬部隊全部開到縣城西的洋泗橋公路一帶集結,除周北寅所屬自衛(wèi)隊外,,其余500多名官兵由解放軍駐軍的一位參謀長主持,,全部放下了武裝?;?/span>“崇陽武裝工作隊”的人員復雜,,經(jīng)胡恪恭同意,也同時解除了武裝,。
縣自衛(wèi)團和武工隊解除武裝后,,士兵愿意當解放軍的,自愿報名,,有40多人由解放軍的薛營長帶去充實部隊,;不愿意當兵的,由熊道保給每人發(fā)光洋兩元作為回家路費,。中隊長以上軍官,,由胡恪恭負責,組織他們在縣城內(nèi)“紀萬年”樓上受訓3天,,大部分發(fā)遣散證明遣返回家,,少數(shù)人留下參加支前工作。
縣自衛(wèi)團繳械投誠當天,,胡恪恭同鄧勛元便遵照師政治部主任鄭為之的指示,,成立了“崇陽縣各界人民支援解放軍前線工作委員會”,由鄧勛元任主任,,胡恪恭任副主任,,熊銘纓、熊岱樵等人為委員,。當日就在全縣張貼了事先寫好并印制的《告崇陽全縣同胞書》,,隨后又配合進駐崇陽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冶軍分區(qū)獨立二團,大力開展籌集軍糧馬料,,支援解放軍前線作戰(zhàn)和穩(wěn)定社會秩序,、安定人心等工作。
崇陽實現(xiàn)和平解放,,公私財物無破壞,,檔案文獻無損缺,且人心安定,,社會秩序正常,,是在人民解放軍兵臨城下的形勢下,,胡恪恭聯(lián)絡共產(chǎn)黨員鄧勛元等人大力開展策反工作,促使縣自衛(wèi)團繳械投誠的結果,。
四
胡恪恭在崇陽縣自衛(wèi)團全部解除武裝的第三天返回漢口,,向城工部部長郭伯誠、干部高開元作了匯報,。郭、高說胡恪恭工作有成績,,將他介紹到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重新安排工作,。
1950年1月,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對歸俘干部胡恪恭進行了審查,,結論意見為:胡恪恭系湖北崇陽人,,1938年入伍,同年入黨,,曾任我方縱隊組織科長,、團政副主任、縣長等職,,于1947年7月在鄂西北堅持游擊戰(zhàn)爭時被捕,,有叛變行為,且參加敵綏清大隊,,領少尉薪餉,。但至1948年7月在漢口與敵方工作時,又與我方江漢軍區(qū)城工部取得聯(lián)系,,經(jīng)郭伯誠部長同意,,以敵少尉的身份為掩護,搜集敵方情報,,擔任偽漢口警察總局二分局和偽崇陽縣自衛(wèi)團的策反工作,。由于我黨政治影響擴大、寬大政策的感召,,加之胡恪恭急圖立功自贖,,故工作積極主動,取得了相當成績,。經(jīng)常供給情報,,策動了鄂南崇陽縣自衛(wèi)團于解放時自動放下武器,組織武工隊在武長公路的崇陽地區(qū)打擊潰退白匪軍,,爭取了漢口偽警察二分局,。1950年2月,中共中央中南局組織部鑒于胡恪恭有自首變節(jié)行為,,對其作出開除黨籍,、仍分配工作的處分,。
新中國成立后,胡恪恭一直在湖北省交通廳民間運輸管理局工作,,歷任秘書,、科長、運輸處長,、副局長等職,,直至離休。1987年9月22日病逝,,享年71歲,。
胡恪恭策反國民黨崇陽縣自衛(wèi)團成功,為崇陽縣和平解放作出了貢獻,,歷史不會忘記,!
①何功偉(1915-1941),湖北省咸安區(qū)桂花鎮(zhèn)柏墩村中田畈人,,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,歷任中共武昌區(qū)委書記、湖北省委委員,、中共鄂南特委書記,、湘鄂西區(qū)黨委宣傳部長、書記等職,,著名革命烈士,。
②《中國共產(chǎn)黨湖北省組織史資料》第一卷439、466頁,,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,。
③熊銘勛(1899-1950),又名熊鼎三,,崇陽縣石城人,,時任石城完小校長,后任國民黨崇陽縣政府秘書,、代理縣長等職,。
④江南地下第三軍,是指由中共情報組織授予湖北,、湖南等地起義部隊的專屬番號,,軍長由思想進步的原國民黨將領田西原擔任,兵力超過10萬人,,當時尚未納入解放軍體系的地下武裝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