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任,又在地里忙活呢,我們今天又來了,聽聽你的意見,問問你還有什么需求和困難......”6月23日一大早,青山鎮(zhèn)梓木村種糧大戶任中池正在稻田里緊張勞作,縣政協(xié)機關黨員干部就來到了他的田間地頭,和他拉起了家常。
今年69歲的任中池,瘦高個子,皮膚黝黑,精神矍鑠。他家世世代代生活在梓木村,是種田的“好把式”。今年6月初,縣政協(xié)在“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”實踐活動中,到梓木村召開“灣子夜話”,了解到任中池種田還有一些困難:想搭一個棚用來放機械,還有煙家?guī)X、營家坳、陳細克門口等地需要結圳、攔堰等。縣政協(xié)工作人員實地調研后,決定幫助他解決以上問題,并協(xié)調相關部門給予他化肥等生產資料的支持。
梓木村接近1000人口,近十幾年來,絕大部分人外出務工或到縣城居住,常住人口只有130多個“老弱病殘”,成為典型的“空心村”,窩垅岔尾很多田都拋荒了。任中池小時候經歷過饑餓的歲月,對土地有很深的感情,看到大好的田荒廢了可惜,就想租過來種上稻谷。而且,他對種田的業(yè)務很熟悉,技術上不存在問題,有信心可以將田種好。
一開始,任中池只租本村的150多畝荒田,一畝租金300元。當他嘗到甜頭后,逐漸把附近回頭村、西沖村、石鋪村甚至白霓鎮(zhèn)金星村、天城鎮(zhèn)新塘嶺的荒田都租過來耕種,是名符其實的種糧大戶。
任中池說:“以前種田少,用牛耕田,后來種到300畝,就買了小機械打田。去年達到600畝后,花7萬多元錢買了一個比較大的打田機。”據(jù)了解,他一年要打50多萬斤稻谷,只留2萬斤給豬吃,其他都賣到縣城米廠。
任中池種這么多田,范圍又大,常常半夜三更就要起床騎摩托車到田里勞動。除了他兒子任武幫忙,還聘請季節(jié)工,一年僅工錢就要5萬元左右。秋天收割的時候,請收割機的工錢也要5萬多元。
除種糧外,任中池還養(yǎng)了20只豬、10頭牛。在發(fā)展種養(yǎng)殖業(yè)的過程中,他得到了縣政協(xié)駐村工作隊的引導和扶持。駐村工作隊幫助協(xié)調修建了田間機耕路,修復了水毀溝渠臺圳,申報成立了“崇陽縣任武種養(yǎng)專業(yè)合作社”,現(xiàn)在任中池種糧積極性越來越高,他決定明年擴大種糧規(guī)模到800畝。
行走在青山鎮(zhèn)梓木村,只見山山坳坳的稻田綠油油的,微風吹過,像小石片打水漂似的,稻田激起一層層波浪,向四方蕩漾。旁邊水渠里的水嘩嘩地流淌,像一串串歡快的笑聲,預示著將有一個豐收的好年景。
作者:吳梅芳
編輯:付波
編審:熊曉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