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記者陳君益 通訊員汪佳) 患難見真情,今年41歲的吳小燕自嫁到肖嶺鄉(xiāng)白馬村四組后,對患心臟病的丈夫不離不棄,一起發(fā)奮圖強,依靠黨的好政策,勤勞致富奔小康。
在交談的過程中,記者了解到吳小燕的丈夫1995年就患有心臟病,一直未治愈,全靠藥物控制。丈夫喪失勞動能力,全家的重擔就壓在了吳小燕一個人的肩上。
一個農(nóng)村家庭,丈夫要治病吃藥,兒子上學要費用,收入可謂是入不敷日,日子過得十分艱難。了解到這一情況,縣委宣傳部駐村工作隊、肖嶺鄉(xiāng)、白馬村按程序為她家申報了低保戶。
吳小燕告訴記者,經(jīng)常有干部到家里來宣傳政策,了解情況,家里有什么困難,干部們及時幫助解決。
在幫扶工作隊和幫扶干部的關(guān)心幫助下,吳小燕的丈夫做了心臟手術(shù),身體恢復很好。政府已經(jīng)幫助了很多,自己也不能等靠要。吳小燕萌發(fā)了自力更生,勤勞發(fā)家的想法。
吳小燕想過出去打工,可家里沒人照顧,便想辦法在家里做了一個豬場,養(yǎng)了幾十頭豬,這樣既可以照顧老公和小孩上學,又可以增加點收入。
吳小燕告訴記者,丈夫?qū)W過獸醫(yī),自己辛苦點,問題應(yīng)該不大。2016年,吳小燕向親戚朋友借來4萬多元,建起了100多平方米的豬舍,風風火火干起了生豬養(yǎng)殖。
干一行、愛一行、精一行。吳小燕一家人整天都圍著豬在轉(zhuǎn),一心撲在土豬養(yǎng)殖上,通過邊飼養(yǎng),邊摸索,吳小燕家的豬場實現(xiàn)了自繁自養(yǎng)。
吳小燕告訴記者,家里最多的時候,母豬存欄5頭,一年出售小豬20多頭,生豬也有20多頭,年純收入2萬多元。
有黨的好政策,有脫貧致富的信心,吳小燕相信一家人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。
編輯:何立